|
關頭词 台灣,技能立异,財產群落,成长模式,大陸
台灣是一個資本很是窘蹙的地域,却依靠科技仅用了40年就到达了工業化程度,比拟西方發財國度,此進程美國用了150年,日本用了100年。固然在21世纪初,有不少钻研表白台灣經济已从高速增加变化為低速乃至负增加并起頭败落,台灣寄托便宜劳動力、低工資的上風不复存在,但其作為一個技能跟随者;仍操纵先辈技能的仿照立异追逐工業國度,并取患了庞大乐成。故國大陸其起步前提、政治轨制、國际布景、經济前提、市場機制等固然與台灣分歧,但台灣作為一個落後地域經由過程赶超计谋获得的乐成對大陸地域是有必定鉴戒意義的。
1、財產群落與技能立异群落
(一)關于財產群落和集群
財產群落(industrial clusters),又称企業群落(en-terprise clusters)、集群(clusters)、財產區(industrial districts)。“群落”一词最初见于波特(Michael.E.Porter)著作《國度竞争上風》(1990),6我國粹者王缉慈最初翻译為“企業集群”、“集群”、“財產群”,厥後台灣學者李明轩等《國度竞争上風》中文版翻译為“財產集群”。為适應大部門钻研者的今朝习气,王缉慈改称“財產集群”。咱们認為,industrial clusters的准确翻译應是“財產群落”。比拟“財產集群”,“財產群落”更能反應企業(或財產間)的有機接洽瓜葛,和由此种接洽瓜葛而派生的區域收集、區域立异和竞争力等各种问题,而不但仅是地舆意義上简略的“地舆靠近性”。
財產群落源于“會聚”(agglomeration)征象,最先利用于都會經济理論,最先可追溯到亚当·斯密的《國富論》。一般認為,马歇尔(Alfred Marshall)(1896)是最先钻研“財產群落”的。他第一次注重到外部經济,并以此诠释了小企業的本地化互助,提出財產區是由三方面的缘由構成:常识溢出;專門化市場集中上風;與本地市場结合的先後向接洽。韦伯(Weber)最先提出會聚观点,并對會聚經济作了具體的論述(1909)。他在《工業结構學》中提出會聚身分引發了由运费和劳動力决议的區位圖形的“变形”,企業重要經由過程三种法子得到會聚經济结果:(1)扩展出產范围,增长收納泡腳盆,出產要素的會聚水平从而低落產物本钱;(2)經由過程選择與其他工場慎密相连,得到企業外部效益;(3)统一個工業部分中企業之間的协作。
現代財產群落思惟重要代表人物是波特和克鲁格曼(Paul Krugman)等。20世纪80年月,世界一些地域中小企業會聚在某些特定处所获得經济的飞速成长,如“第三意大利”和“硅谷”征象等。克鲁格曼操纵“地舆會聚”思惟建立了所谓的“新經济地舆學”,指出垂直接洽使得供给商為了配合的市場而挨近企業,供给商經由過程這类會聚可以以最低的本钱出產產物,使得企業和劳動力在一個專門化地域會聚。在這里,克鲁格曼重要斟酌的是“本钱節省”,但Storper(1995,1997)、MaskeH和Malmberg(1999)和Lawson(1999)等人则夸大“區域化的能力”和“非商業互相依靠”,指出社會機制的創建、企業之間的互相接洽和進修在區域立异和增加中起着决议性的感化。這象征着財產群落受益于互相接洽而不但仅是收支口接洽的本钱上風。波特是最先提出“財產群落”這一观点的(1990),他認為財產群落的構成是提高國度竞争力的有用路子。同時,在《國度竞争上風》中操纵钻石系统阐發了列國財產群落產生、發展身分和类型等。钻石系统包含四個關頭要素:出產要素;需求前提;企業计谋、布局和竞争;相干支撑性財產。在經济情况與企業竞争力的瓜葛上,另有“機遇”和“当局”两個变数。波特認為財產群落是集中在特定區域的、基于竞争前提下的、在营業上互相接洽的一群企業和相干機構有機组合,包含供给零部件等上游的中心商,下流的渠道與主顾,供给互补產物的制造商,和具备相干技術、技能或配合投入的属于其他財產的企業。Markusen(1996)把以显著交换、可挪動出產身分和企業的增长為特性的“滑性空間”(slippery space)中“黏性地域”(sticky P1aces)的呈現與大量分歧的財產區相接洽,使對財產群落的熟悉視角从空間“瓜葛布局”转移到空間“载體布局”及其相干的外部經济上来。Piem Morosini(2004)从社會學角度動身認為財產群落是一個社會經济體,以社會群體和經济機構在一個特定區域慎密临近為特性。在群落内為了缔造更好的產物和辦事,社會集团和經济機構接洽慎密,同享和培养配合的產物、技能和组织化的常识,由此夸大当地化的范围經济和常识的互相感化。
(二)關于技能立异群落
技能立异群落,简言之,是指基于技能立异的財產群落。技能立异群落的观点最先可追溯到熊·彼特。他在(經济成长理論》(1912)中提出了“立异理論”,認為立异就是出產要素的从新组合,包含五种环境:(1)采纳新產物;(2)采纳新法子;(3)斥地新市場;(4)@掠%63zsz%夺或節%R3467%制@原质料或半制品的新的供给来历;(5)实現工業的新的组织。并指出,立异不是伶仃事務,并且不在時候上平均散布;相反,它们趋于群簇组合,或说,成簇群地散布。
2、台灣技能立异群出家展模式及與其他地E的比力
(一)台灣技能立异群出家展模式
和發財國度分歧,台灣技能立异財產群落的成长模式是典范的仿照立异模式,其經济的乐成重要源于如下四個方面:(1)寄托發財國度技能转移,創建本土化財產能力;(2)操纵得当的科技政策成长技能立异能力和寄托大众钻研機構的帮忙;(3)夸大民族立异系统收集;(4)對准世界市場,提超過跨過口。台灣的經济成绩证了然,成长中地域經由過程从發財國度得到技能是可以把本身的技能能力晋升到中等發財程度的。也即,財產成长是在技能不竭產生变革的過程中得到技能能力的進程;成长中國度在技能变革進程中可以得到改良技能的能力,而不但单寄托尖端新技能的自立立异。此進程本色上包含“進修若何利用”和“改良發財國度已有的技能”;因為所有成长中國度均可能得到大量一样技能和装备,是以,財產成长乐成的决议身自律神經失眠,分是分歧國度技能進修的结果。
技能能力的得到和吸取并用来成长本土化高技能財產是一個繁杂的進程。Kim認為在得到和吸取進程中有五個首要影响身分:(1)市場和技能情况;(2)大众政策;(3)正式教诲;(4)社會文化;(5)组织布局。台灣十分注意創建立异和分散機制的民族技能能力是乐成的關頭。民族技能能力(National technological capa-bility)是技術、履历和尽力(這类尽力是指能使海内企業有用地买、用、顺應、改良和缔造技能的尽力)的繁杂连系體。因為说话阻碍和隐性常识(tacit knowl-edge)的分散機建造用,發財國度高质量的根本钻研常常與發財國度高程度技能相联系關系,是以,成长中國度当局政策必要更夸大人力本钱的進级。也即:經由過程晋升技術得到進修能力;經由過程互助收集和技能分散增长常识散布的能力;供给企業機構扭转的可能情况,使出產力晋升最大限度地受益于技能。
台灣經济主如果以中小企業(small-medium ell-terprises,简称SMEs)為主,自立立异能力较差,活着界市場竞争驱動下,中小企業仿照立异是台灣技能成长的典范特性和独一可供選择的路子。為此,台灣缔造了“中小企業(SMEs)/大众钻研機構(Public Research lnstitute,简称Pill)/跨國公司(Multi-national Como-rate,简称MNC)”结合模式。也即,在大众钻研機構支降下的中小企業增强他们的技能能力,其企業计谋是與跨國公司结合起来為世界市場供给原始装备制造(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简称OEM)/自我設計制造(Own-design manufacture,简称ODM)/自我品障制造(own—brand manufacture,简称OBM)的辦事。
从客观环境来看,作為小范围的經济,台灣很是紧张地依靠于國际市場和外國允许,中小企業在R&D投資长進取心不大,而更偏向于连结OBM/ODM產物的中心肠位。可是,从外洋仿照和得到技能只能起有限的感化,台灣在接下来的成长阶段中,更侧重采纳分歧的技能立异收集,增强本身的R&D能力,使科技成长更顺應經济的必要。今朝,一些中小企業由此已成為世界知名的结合大企業(如宏基计较機財產),他们的財產类型已从OEM/ODM变化為OIM (Orginal idea manufacture,简称OIM),即自立開辟制造,从而也更依靠于R&D。
(二)台灣技能立异群落與其他地域比力
1.與韩國、新加坡的比力
台灣、韩國和新加坡,三個亚洲新兴財產經济區在近来60年来高科技財產飞速成长,被世界银行称為“东亚古迹”。三個地域都是由于施行了財產政策计谋、出口导向、高储备率和教诲高投入等政策得以快速成长,可是,三個地域成长的模式和计谋又有所分歧。韩國事以成长结合大企業计谋為主;技能成长十分器重从進程技能(即引進技能)转换為出產技能(即技能開辟);國度和公司钻研规划有很是强的贸易化方针;当局政策十分器重鼓動勉励OEMS(原始装备制造)当地化群落的構成。新加坡重要以跨國公司的成长為主,財產群落其实不首要;因為人員高工資,迫使其很是器重本土企業的高附加值出產,是以,新加坡被描写為世界磁盘驱動器出產的总部,当局比力鼓動勉励成长半导體等高科技財產。相對于而言,台灣则主如果中小企業计谋,在操纵大众钻研機構得到和分散先辈技能以顺應本土化的必要方面,台灣多是最乐成的例子。
2.與意大利的比力
台灣與意大利都因此中小企業為主,是以,两地更具备可比性。可是,意大利專業化模式主如果以傳统財產區(如纺织品和制衣業)會聚為中間的,且大多在傳统財產區,是一种“汗青依靠”和“路径依靠”模式;而台灣则因此電子、半导體等高科技為主的財產區,主如果以当局建立模式為主。是以,也能够说台灣和意大利是彻底分歧的成长模式。但两個地域的財產區都得到了庞大乐成,阐明財產區和財產群落模式难分昆季。因為機構放置多样性的可能,每個財產區均可能乐成。值得注重的是,两個地域配合的地方是都很是注重“財產空气”(industrial atmosphere)的培养,器重外部技能資本的得到,并與技能立异的專業人材的吸引和储蓄慎密接洽;同時,器重技能的改良和先辈装备的引進。必要阐明的是,財產群落其实不像在一個地域内扔下的一块铁同样一成稳定,而是随時候不竭演变的程,在竞争前提下,它表示不竭地输入新群血液,如技能、装备、人材等的重布局進程。
综上所述,大陸地域地區泛博,各地域資本、經济根本悬殊,宜按照分歧环境采纳分歧的群出家展模式,而不该拘泥于某单一情势。應当说,上述四個地域的成长模式在大陸地域都是可以開展的。
台灣技能立异群落(集中于科技园區)通常為由当局大量投資,并施行地皮出租和税收等优惠政策搀扶構成的。在政策东西刺激下,科技园區(如新竹科技园,1980年建;台南科技园,1995年建)已在區域財產接洽方面阐扬了很好的感化,并使本地經济获得了很好的成长。台灣科技园區的定向——般分為三类;立异/孵化导向(Innovation/incubation-oriented,即I&IO);钻研開辟导向(Research and development-oriented,即R&DO);出產导向(preduction-oriented,即PO)。科技园區成长计谋则是與都會和公社(co妹妹unity,特指成长後進地域)的成长连系起来,以構成技能社區(technology co妹妹unities)。圆台北市是政治和經济中間,有高度集中的大學、钻研機谈判R&D投資機構,但大量可操纵的地皮在經济高度發財的地域是很是难获得的,是以,成长孵化器导向和钻研開辟导向的科技园區如今在台北市其实不加以支撑。桃园地域與其他都會比拟虽然在R&D方面相對于亏弱,但有大量可操纵的地皮、劳動力和较高的劳動出產率,而且與台北市很近,所所以出產导向科技园的抱负區位。這类放置為台北市新開辟項目从事大量出產供给了很是有益的根本,對两地成长都较有利。新竹地域则集中成长了I&IO和R&DO科技园,除可以對该地域技能和R&D資本充实操纵以外,此计谋将使新竹地域成為台灣技能钻研中間,从而提高區域的國际竞争力。台中市和台南市具备相對于高质量的栖身情况,對R&D中間有很好的情况支撑,是以,這两地域R&D科技园區可以成长。高雄市是台灣第二大都會,也是台南地域的政治和經济中間,具有R&D、贸易、技能人力資本和教诲上風,成长成孵化器和出產中間前提相對于较高。在與公社连系方面,因為成长前提的限定、成长機遇较少及低公家投資和生齿流出,財產成长在台灣大部門地域是受限定的,是以,成长计谋是經由過程增强都會地域和公社地域的接洽,使钻研開辟导向和出產导向科技园區在這些地域創建,但不成长立异/孵化器。在一些成长障碍的地域今朝不适合建科技园區,起首斟酌的是扶植立异技能转化中間、學術钻研機谈判大众成长投資,以提高財產技能程度,鼓励區域成长,科技园區斟酌鄙人一阶段举行。总的来讲,台灣技能立异財產群出家展计谋是扬长避短、充实阐發各地資本上風和先辈地域動員落後地域的成长计谋,對大陸地域區域經济成长是有很好的鉴戒意義的。
4、台灣技能立异群出家展對大陸地域的启迪
(一)與大陸地域技能立异能力的比力
比年来,台灣和大陸地域的經济接洽愈来愈紧。在1987-1999年間,台灣在大陸的直接投資跨越了30亿美元,缔造了150亿美元的价值。為了使台灣履历更具备鉴戒意義,對台灣和大陸地域技能立异能力举行比力是有利的。
表1 台灣和大陸地域技能立异能力比力
表1第一栏“技能收支口”重要反應技能商業,从中可看出,台灣技能商業的財務脂流茶,赤字远高于大陸地域。由此阐明,台灣比拟大陸更依靠于外國技能的引入,技能转化的外部模式在鞭策台灣技能能力晋升方面起到首要感化。表1第二栏是“总出口、商業顺差和GDP”等,重要反應市場范围。从中不难發明,两地都有商業顺差,但大陸地域有更大的市場和更高的GDP增加率,是以在財產成长上知足海内市場比外洋市場更起首要感化;而台灣正相反。表1第三栏重要反應R&D能力。从中可以看出,大陸地域钻研职員总量比台灣高很多,這阐明了為甚麼跨國公司大多把R&D中間放在大陸地域而不是台灣;但每万人具有的钻研职員数相對于较少,這阐明了大陸地域总體國度技能能力還较亏弱。第四栏重要反應國度財務能力和危害投資。从中可看出,大陸地域的危害本钱市場数目和危害投資总量远少于台灣,揭露了大陸地域R&D投資来历的单一性,也阐明大陸地域的危害市場运作能力仍是很亏弱的。第5、第六栏重要反應利用钻研和根本钻研能力。表中阐明大陸地域的根本钻研相對于雄厚,但利用钻研相對于亏弱,產物開辟能力较弱,特别是外洋專利注册少少。钻研表白,外洋發財國度钻研投入、開辟投入與贸易化投入的比是1:10:100,而大陸地域這一比例仅為1:0.5:100。在技能转化和贸易化阶段投入紧张不足,必定會使財產科技转化能力降低。比力阐明,整體而言,台灣地域的技能投入和转化能力要比大陸地域好,這與台灣一向注意引進技能和仿照立异是分不開的。大陸地域人力資本储蓄量大,技能潜力也比力大,但在转化能力和活络度上還远远不敷。
(二)對大陸地域的启迪
1.技能自立立异與入口并举。台灣重要經由過程技能引進举行仿照立异,固然對經济成长起到了很好的促成感化,可是對外洋技能的依靠性太大,晦气于經济
的進一步成长。比力而言,大陸地域有比台灣好很多的人力本钱,并且地皮面积泛博,综合經济触及面多,過于依靠外洋技能對經济、社會的不乱成长晦气。可是,今朝大陸地域整體技能能力還很亏弱,彻底寄托自立立异,經济成长會迟钝而滞後,以是,應增强技能自立立异與引進并举的目标。
2.加大產物開辟和贸易化的力度。經由過程對大陸地域與台灣和外洋其他地域的比力,可以發明大陸地域的根本钻研气力固然雄厚,但產物開辟和贸易化能力還相對于很差。此後,應增强這两方面能力的投入力度。
3.把財產群落扶植與河山计划连系起来。台灣地域把財產群落的成长和區域成长连系起来,充实斟酌各地域的好坏势,不但在群落内部創建收集组织,并且在较大的區域范畴内構成資本有用設置装备摆設的收集型支撑體系,到达帕累托最优是值得鉴戒的。大陸地域可鉴戒此乐成履历,把財產群落扶植與河山计划连系起来一并斟酌加以施行。
4.加大高科技產物出口力度。影响大陸地域技能立异和財產群落布局進级的一個最重要的缘由是海内市場需求兴旺。大陸地域有浩繁的生齿,加之原有經济根本亏弱,鼎新開放後私营、民营、外資等企業如雨後春笋般出現,曩昔持久没有获得消费知足的消费者需求急剧增大,造成為了產物外向性低,质量不高,對財產群落的技能立异鼓励不敷等环境。以是,應增强產物出口力度,踊跃介入國际竞争,迫使基于竞争和出口导向的財產群落的加快構成和產物進级换代强度及活络度的晋升。
5.增强常识產权庇护的法制化水平。Andrea Fosfuri等近来在钻研硅谷技能商業和技能機密法例時指出,常识產权庇护是要有限度的,最佳的法子是当一家企業盗用或挖走其他企業技能职員時,可以經由過程补偿诉讼保护產权,即侵权企業抵偿被侵权企業開辟技能投入的丧失金额。钻研表白硅谷是不否决技能职員的自由挪動的,可是法令對侵权补偿的力度是很大的。是以,增强常识產权庇护的法制化水平是大陸地域此後必须要做的一項首要事情。
参考文献:
1.林长華:“21世纪初台灣經济的败落”,《亚太經济》2002年第1期。
2.Michael E Porter著,李明轩,邱如美译:《國度竞争上風》,北京中原出书社2002年版。
3.王缉慈:“關于处所財產集群钻研的几点建议”,《經济經纬》2004年第2期。
4.Masahisa Fujita and Paul Krugman:“The new economic geography:past,present and the future”,《Regional Science》2004(83).
5.张金锁,康凯:《區域經济學》,天津大學出书社1998年版。
6.Harald Bathdt and Mike Taylor:“Clusters,power and place:inequality and local growth in time-space”,《Eografiska Annaler》2002.(2).
7.Paolo Guerrier and Carlo Pietrobetti:“Industrial districts’evolution and technologicai regimes:Italy and Taiwan”,《Technovation》2004(24).
8.Piero Moresini:“Industrial clusters,knowledge integra-tion and perfornlance”9《World Development》2004(2).
9.丁云龙、李玉刚:“从技能立异角度看財產布局進级模式”,《哈尔滨工業大學學报》(社會科學版)2001年第1期。
10.Chang-yung Liu and JieYang:“A comparative analysis on technology innovation & diffusion system and industrial innovation between Taiwan and Mainland China”,《Intema-tionalJournal of innovation Management》2003(4).
11.Lall S.Kim and R Nelson:《TechnoloSicai change and industrialization in the Asian newly industrializing eco-nomics:Achievements and challenges》,Cambridge:Tech-nology,Learing and lnnovation2000.
12.Lall S.Kim:“Technology policies and strategies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Lessons from the Korean experience”,《Technology Analysis and Strategic Management》1998(3).
13.AUan S.Cvarrie:“From i新竹汽車借款,ntegrated enterprises to region al clusters:the changing basis of competition”,《Computens in lndustry》2000(42).
14.Tai-shan Hu,Chien-yuan Lin and Su-li Chang:“Tech-nology-based leS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ies and the el mergence of teehnolopcal co妹妹unities:a case study of HSIP,TaiWan”,《Technovation》2004(19).
15.Andrea Foafuri and Thomas Ronde:“High-tech clusters,technology spiUovers,and trade secret laws”,《Intemational Joumal of organdustrial Organization》2004(22). |
|